調音筆記
  • 主頁
  • 關於我
  • 關於調律
    • 音律的基礎
    • C大調?D大調?
    • 不準確的調音器?
    • Well temperament
    • 平均律的興起
    • 姊姊家的古典音律
    • 巴哈的音律
    • 調律、調音、整音
    • 由數字認識音律
    • 音感
    • 清濁之外
    • 不和諧又和諧的鋼琴
    • 和諧
    • 多久該調音?
  • 關於鋼琴
    • 平台鋼琴的機構
    • 平台鋼琴連桿沾黏處理
    • 調音與鋼琴調整工具
    • 更換中心釘襯呢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一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二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三
    • 更換平台鋼琴鼓輪
  • 聯絡與收費

多久該調音?

鋼琴多久應該調音?這大概是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這個問題好像很簡單,反正多久時間一句話就講完,但實際上它涉及很多因素,如果要考慮周詳其實很難一句話回答,今天來說說到底有哪些個因素?又多久才合適?想聽一句話答案的朋友請直接見文末。

當我們把一台琴調好音,也就是每個音都達到我們要的音高時,每一條弦都會有一個我們想要的張力。只要這個張力不改變,音高就不會變。有沒有可能張力永遠不要變呢?當然不可能...

首先,鋼琴的每一條弦都有90公斤左右的張力,想像用細細的一條弦吊起一個體重90公斤的壯漢,這弦繃得很緊的呢!繃得緊的東西,隨著時間被拉鬆弛是天經地義,尤其已經這麼緊了還天天用小槌子去敲它(鋼琴的發聲原理),自然是要變鬆的,敲得越多鬆得就越快。

一台鋼琴中大約有230條弦,每一條都有約90公斤的張力,所以全部加起來是一個相當驚人的力量,這些力量全部都由琴內部的鐵骨與木結構承受。

先岔題讚嘆一下鋼琴的材料與設計,曾經見過早期做工不夠精良的鐵骨被琴弦張力拉斷,那麼大塊那麼硬的金屬被細細的弦拉斷,就可以想像這些弦加起來的力量有多少。現代鋼琴材料與技術都很完善,可以對抗巨大張力,不太可能出現斷掉的情況,看似理所當然,其實很厲害。

回到張力由鐵骨與木結構承受,承受是承受了,但是金屬與木頭都會隨著溫濕度變化而膨脹收縮,一旦形狀改變,弦就有可能被拉得更緊或者變鬆,音高就改變了。溫濕度的變化通常是因為氣候,天氣變了整台琴都會改變形狀,肉眼看不出,但必定影響琴弦張力。

還有其他因素可能造成張力改變走音,比如弦軸不夠緊、調律釘板有缺陷、弦太新或快斷了、鐵骨與木結構密合不佳、弦軸線圈纏繞不佳、琴橋有缺陷、鐵骨有缺陷、琴橋釘不緊、弦尾不牢靠...等等,這些都屬於「不良」的情況,不良的東西就需要修正,在此我們先略過不考慮。

如果是一台健康良好的琴,走音的理由大致就是前面所敘述:1. 自然就會走音 2. 彈得多 3. 溫濕度變化。那麼,要怎麼思考這幾件事呢?

先考慮自然走音這件事,一台琴放著完全不要碰他,經過了幾個春夏秋冬之後,走音了5音分10音分(暫且先簡單想像1音分等於半音的1%,實際上不完全相同)甚至更多都屬正常。就假設這是台體質不特別強健的琴吧,過了一年,走音5%,那麼試想它是在什麼時候走音了5%呢?會不會是前364天都沒變,然後第365天時忽然跑了5%呢?當然不會有這種事,這5%必定是在這一年之中逐漸累積出來的,換句話說,琴調好的瞬間其實就已經開始走音了,慢慢走呀走,一年之後走到5%。

這是假設都不彈它的情況,假設彈很多呢?這條原本不碰它就已經會變鬆5%的弦又天天被敲打,那勢必加速變鬆,結果就是可能半年不到就5%了,然後一年後累積了更多走音。非常地理所當然,越大力敲它,越常敲他,就越快走音。

至於溫濕度變化,「變化」是重點。我們都希望鋼琴處於一個舒適穩定的環境:溫度20度左右,濕度50上下。但假如沒辦法提供這樣的環境(太難了,如果有這樣的環境我希望能永遠住在裡面),穩定比舒適重要,寧可一直很熱,也不要時熱時冷,長年都35度,比一年之中有10~30度的溫差好、寧可一直濕度高,也不要忽乾忽濕。當然,一直濕度高會導致其他的問題,氧化、關節炎之類的,但如果以音準穩定的觀點來說,寧可如此。

到這兒我們已經瞭解鋼琴隨時都在走音,天氣變化的時候走得更多,那那那...如果要維持音準,豈不就隨時都要調音了?阿...嚴格說起來還真的是如此咧!別吃驚,想想其他有弦的樂器比如提琴、吉他好了,是不是每次演奏之前都會調一下音呢。曾不曾聽過吉他手說「我的琴去年調過音了,所以這次演出不用調」?哪有可能,這種白目吉他手一定被團員揍死!

又或者我們去音樂廳聽鋼琴演出,有時候可以看到上半場彈完中場休息時,調音師會跑到台上稍微修一下音準。豈有此理,彈個半場了不起一個多小時琴就走音,音樂廳的琴很爛嗎?非也,音樂廳都是一流的琴、一流的調音師,這個現象只是顯示出鋼琴時時走音的天性而已。

音樂廳的例子也帶出最後的重點:聽力。雖然我們知道鋼琴時時走音,但音樂廳彈半場會走音很多嗎?對一般人來說絕對不會,就算不修也過得去甚至無感。但是對音樂家來說就不能接受了,音樂家跟專業聽眾的標準是很高的,些微走音都要盡可能避免,所以中場得上去修一下才好。

到這邊我們知道,如果耳朵敏銳又在意音準,調音必須頻繁。反過來呢?如果不太在意音準或感覺不出,是不是就可以很久不調?

那也不行的!通常我們希望走音在6%以內要調音,如果走音8%就有可能要調兩遍,走音超過12%就必須調兩遍。所謂的「調兩遍」術語叫做pitch raising(音準提升),意思是先調第一遍把全部的音高都拉到接近或稍微超過我們要的目標,第二遍再仔細調到目標音準。這樣做的原因是前面說過弦張力大以及琴體會變形的事實,如果我們不做pitch raising,從第一根弦就開始調到我們的目標張力,等我們調好一部分弦時,琴身就會因為整體已經升高的張力而變形,先前調好的音就都跑掉了。

做pitch raising雖然可以把走音多的琴調起來,但它有缺點,其一增加斷弦的機率,因為一次要增加很多張力。其二不會穩定,琴弦、琴橋、鐵骨、弦軸、釘板...等等組合而成的這個高張力系統,零件之間的受力有一種「逐漸彼此習慣」的現象,如果音準長期都處在距離目標很遠的地方,就算我們一時間把它拉到目標了,它還是很快就偏離,因為零件之間處於「不習慣」的狀態。野慣了的小孩,就算一時乖乖坐下了,也不會坐好太久。反過來說,經常守規矩的人,忽然要他放肆也不容易。有些琴,很容易調到特定音高,就是這種現象。這個現象也再一次說明琴體會變形,變形久了自然就形成特定形狀,要矯正就得再花功夫了。

所以走音太多的琴,既不好調音,調好也不穩定,還容易斷弦。有的調音師會建議分數次慢慢調到目標,增加穩定性也避免斷弦,是很合理的建議,不過收費就要多些了。總而言之,走音太多的琴要調音,耗時、費工、又增加額外花費,實在稱不上理想,所以不能太久不調音的。

我們把以上提到的點都記在心裡,終於可以給出調音週期的建議:

1. 不是太計較音準、琴彈得不多甚至沒有彈的情況:至少一年調一次。

2. 比較講究些,平時有在彈琴的情況:一年兩次到四次可按季節安排。

3. 聽力敏銳,高標準,經常彈琴的情況:天氣變化後以及隨時聽起來不對勁時就調。

4. 極度敏銳,音準要求最高標準,又擁有充裕時間與金錢的情況:每次用琴之前都調!!!

演奏會、錄音室等專業場合就屬最後一類,一般家用自用大概不太可能每次彈琴都調音,但如果可能的話,其實我很推薦喜歡彈琴的人都能學一點點調音技術,微微有走音時可以自己試著修一下音準,然後定期請職業調音師來服務,這樣既維持鋼琴健康,自己彈琴也愉快不啻是美事一樁。

綜觀各大廠,調音週期的建議從每年一次到每年數次都有,就是因為變數太多,說明起來又會像我這樣囉唆一大堆,乾脆別說了直接喊個數字。實則數字不是真理,每個環境每台琴也不盡相同,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標準與資源也不同,在不使鋼琴產生負面症狀的前提下,合理地滿足琴主需求才是真正我們要的調音週期。



​

  • 主頁
  • 關於我
  • 關於調律
    • 音律的基礎
    • C大調?D大調?
    • 不準確的調音器?
    • Well temperament
    • 平均律的興起
    • 姊姊家的古典音律
    • 巴哈的音律
    • 調律、調音、整音
    • 由數字認識音律
    • 音感
    • 清濁之外
    • 不和諧又和諧的鋼琴
    • 和諧
    • 多久該調音?
  • 關於鋼琴
    • 平台鋼琴的機構
    • 平台鋼琴連桿沾黏處理
    • 調音與鋼琴調整工具
    • 更換中心釘襯呢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一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二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三
    • 更換平台鋼琴鼓輪
  • 聯絡與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