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筆記
  • 主頁
  • 關於我
  • 關於調律
    • 音律的基礎
    • C大調?D大調?
    • 不準確的調音器?
    • Well temperament
    • 平均律的興起
    • 姊姊家的古典音律
    • 巴哈的音律
    • 調律、調音、整音
    • 由數字認識音律
    • 音感
    • 清濁之外
    • 不和諧又和諧的鋼琴
    • 和諧
    • 多久該調音?
  • 關於鋼琴
    • 平台鋼琴的機構
    • 平台鋼琴連桿沾黏處理
    • 調音與鋼琴調整工具
    • 更換中心釘襯呢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一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二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三
    • 更換平台鋼琴鼓輪
  • 聯絡與收費

​C大調?D大調?

​調音一詞其實用調律更為恰當。律者,有次序有規則是也。那什麼叫做調律呢?即決定每個音的位置,好讓它們形成一種有規則的排列-就是音階(或稱音律)!調律者的工作就是製造音階,有了音階,音樂家就有素材可做出豐富並且能被記錄、重現的音樂。

從音階的內涵可以延伸出另一個問題:調性。到底為什麼音樂要有那麼多種調性呢?要回答此問題就必須對音階有所理解。

學過音樂的人看到五線譜的開頭有幾個升降記號,就知道這首曲子是什麼調性,沒有升降記號的是C大調,一個升記號的是G大調...諸如此類。但是,在懂得閱讀五線譜之前,甚至在學會五線譜之後,大部分的人可能都還會學另一種記譜方式:簡譜,也就是用數字 1 2 3 4 5 6 7 來對應Do Re Mi Fa Sol La Si。

簡譜以唱名為基礎,簡單易讀,而且可以套用在不同調性之上,舉例來說:C大調的簡譜,就是把C這個音當作 1 (Do),然後依序類推D為 2、E為 3...B為 7。D大調的簡譜就是把D當作 1,後面一樣依序類推E是 2、#F是 3...到#C是 7 結束。照這麼看來,C大調跟D大調都可以寫成1234567的譜,它們除了啟始音高不同之外,簡譜內容看起來完全相同,為什麼作曲家還需要堅持寫一首C大調的曲子或者寫一首D大調的曲子呢?為什麼不把所有曲子都用1234567來寫,演奏時再挑一個合適的音高當啟始?指定特定調性,搞得五線譜前面升降記號一堆有夠難讀,豈不是多此一舉?從前我總是不懂,難道C大調的曲子就不能是D大調嗎?啟始音高的確不同,但是那完全不構成作曲問題,假如覺得啟始音較低的C大調的 1 2 3(Do Re Mi)不夠高,那作曲時寫成 2 3 #4 不就成了,跟啟始音較高的D大調的 1 2 3一模一樣嘛。

這個問題直到對音律有所認識之後終於可以回答。答案是:現代可以,古代不行!

讓我們把音階想像成一道長長的樓梯,你閉著眼睛往上走,走了七階 1 2 3 4 5 6 7。好極了,請記住踏出的步伐大小。接著請你回到第二階,閉上眼睛,按照記憶中的步伐再次向上走。你一定會說,那有什麼問題,不就是一樣的樓梯嗎?

是的,這件事不難!關鍵就在於「一樣的樓梯」。

現代音階的每一格階梯都一樣高,因此不管從哪一格出發,步伐的感覺都相同,從第一階走上第二階,跟從第二階走上第三階一模一樣,因此走樓梯者到底確切是位於第幾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往那個方向走、走幾格?在這樣的樓梯上,誰都可以閉著眼睛踏著相同步伐一直往上走永遠不會出錯。只有這種每一格都相同的音階我們才能用簡譜或唱名來記譜,因為不管以哪個音高作為啟始,這份簡譜都適用。

這種現代音階叫做「十二平均律」,簡稱平均律。此律真正普及至今不到百年,在普及之前則有各式各樣的調律方式,統稱為古典音律。古典音律中,階梯的每一格大小都不同,從第一階走上第二階的感覺不同於第二階走上第三階,也不同於第三走上第四...因此,從哪一階開始出發就非常重要,尤其牽涉到和聲和弦時最為關鍵。想像最簡單的二音和聲就等同你雙腿張開同時踏在兩個階梯上,在古典音律的階梯中,同時踏在第一、第三階腿所需張開的寬度完全不同於踏在第二階跟第四階,和聲寬度的不同,其和諧的程度就不同,帶給人的聽感自然不同。

回到調性,每一個調性的曲子裡面,都有被強調的特定和聲,C大調有C這個主和弦,D大調則有D這個主和弦,雖然這兩個和弦在簡譜裡面都可以記為 1 3 5 同時彈奏,但是C大調的 1 3 5 跟D大調的 1 3 5 聽感並不相同。這樣的差異存在於其他所有的和聲中,因此C大調的整體聽感就與D大調不同。

可以這麼說,只要音階中的每一個音程距離不相等,整首曲子的旋律進行跟和聲組成就必須定義在準確的絕對位置上,而不可僅用相對位置做參考。因為樓梯的每一階都不一樣高,所以在樓梯上走動時,必須很確定自己到底身處在哪一階,想用相同的步伐亂走可是會跌倒的。

正因為每一種調性的音階聽起來感覺都不同,古代作曲家們才必須寫各式各樣不同調性的曲子,當作曲家覺得一首曲子的旋律與和弦進行適合C大調時,他就會寫一首C大調的曲子,這首曲子在古代是不可以移調的,不能像現在唱KTV,覺得C大調太低唱不下去就昇個KEY變成D大調,在古代,一昇KEY就不是作曲家期待的面貌了。C大調的曲子之所以會寫成C大調,是因為它必須是C大調!

所以,到以能不能不管調性,隨便指定一個啟始音高然後按簡譜演奏?答案是古代不行,現代可以。可以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平均律為基礎的現代鋼琴本來就可以自由轉調,一方面是當古代曲子被放在平均律鋼琴上演奏時,無論轉不轉調都已經失去作曲家原本預期的風貌,所以就隨意吧。

這份對音律的理解不僅解我心中疑惑,也讓我驚訝。從前總以為所謂的音是有某個特定、準確、正確的值,但其實不然。的確,自然界中存在著「純律音階」,但那並不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音階(當然兩者很相關),我們現在使用的音階是一種經過思考而制訂的人工產物,是一種感官與理智的妥協點,或說平衡點,而調音人的工作就是在找尋那個平衡。
  • 主頁
  • 關於我
  • 關於調律
    • 音律的基礎
    • C大調?D大調?
    • 不準確的調音器?
    • Well temperament
    • 平均律的興起
    • 姊姊家的古典音律
    • 巴哈的音律
    • 調律、調音、整音
    • 由數字認識音律
    • 音感
    • 清濁之外
    • 不和諧又和諧的鋼琴
    • 和諧
    • 多久該調音?
  • 關於鋼琴
    • 平台鋼琴的機構
    • 平台鋼琴連桿沾黏處理
    • 調音與鋼琴調整工具
    • 更換中心釘襯呢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一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二
    • Yamaha掛川工廠見聞之三
    • 更換平台鋼琴鼓輪
  • 聯絡與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