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掛川工廠見聞 之一
世界最大的樂器製造商Yamaha發跡於日本濱松,創始人山葉寅楠原本是醫療器材的維修人員,受託修理一台美國製的風琴後,意外進入樂器製造的事業,隔年便製造出日本第一台風琴。他最初成立了山葉樂器製造所,後改組為日本樂器製造株式會社,最後再改為Yamaha(山葉)。現在的Yamaha事業版圖極大,樂器、半導體、車輛、軟體、音響設備、合成纖維等等包山包海,但最早的山葉是以樂器製造起家,所以它的商標始終與音樂有關。仔細看Yamaha的商標,無論是樂器或機車上的Logo都一樣,是三支音叉疊在一起的形狀。這個Logo造型幾經演變(照片一),但音叉始終沒有換過,大約就是勿忘初衷的意思吧!
今日,來到Yamaha的鋼琴生產基地「掛川工廠」參觀,一進到廠區,立刻看到門口旗桿上有一面中華民國國旗(照片二),吃了一驚難道Yamaha有台灣成分?後來詢問工作人員才知,原來今天有台灣人來參觀,所以特別掛上國旗來迎賓...這...太好禮了呀!
進入建築後,首先見到的是展示聽,陳列著數台具紀念價質的鋼琴與風琴,包括Yamaha所製造的第一台風琴、第一台平台鋼琴、還有艾爾頓強「遠端現場音樂會」(RemoteLive)所使用的同步鋼琴,此琴能自動演出艾爾頓強在其他國家現場音樂會中的即時彈奏,所有琴鍵踏板的動作都能重現,如同隱形的艾爾頓強坐在琴前彈奏,很酷。
另外展示了鋼琴內部機構剖面與解說、舊型錄等文物資料、口琴笛子之類其他樂器,以及讓我非常興奮的:兩台李希特大師的專用鋼琴(照片三)! 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是我最喜愛的鋼琴家,風格平衡、內斂,他所演出的平均律鋼琴曲集是我心中永遠的第一名。李希特生前便為Yamaha代言,過世之後他專用的鋼琴便留在工廠中的這間Richter Room。來參觀前沒有料到可以見到此物,而且還可以自己動手彈奏,意外的大驚喜!試彈之後感覺大師的琴好彈聲音又好,工作人員說明大師的琴只有譜架稍做修改以符合他的要求,其餘都是Yamaha的標準規格(當然,是最高等級琴的標準)。身為粉絲,我對大師使用的樂器總有些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如何如何特殊訂製等等,知道了大師的琴是標準規格品,雖沒滿足我的幻想,倒是很清楚說明了Yamaha的品質,在觸鍵與聲音上無須特別訂製就達到要求。(照片四:彈了大師琴)
另外展示了鋼琴內部機構剖面與解說、舊型錄等文物資料、口琴笛子之類其他樂器,以及讓我非常興奮的:兩台李希特大師的專用鋼琴(照片三)! 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是我最喜愛的鋼琴家,風格平衡、內斂,他所演出的平均律鋼琴曲集是我心中永遠的第一名。李希特生前便為Yamaha代言,過世之後他專用的鋼琴便留在工廠中的這間Richter Room。來參觀前沒有料到可以見到此物,而且還可以自己動手彈奏,意外的大驚喜!試彈之後感覺大師的琴好彈聲音又好,工作人員說明大師的琴只有譜架稍做修改以符合他的要求,其餘都是Yamaha的標準規格(當然,是最高等級琴的標準)。身為粉絲,我對大師使用的樂器總有些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如何如何特殊訂製等等,知道了大師的琴是標準規格品,雖沒滿足我的幻想,倒是很清楚說明了Yamaha的品質,在觸鍵與聲音上無須特別訂製就達到要求。(照片四:彈了大師琴)
英語極流利的導覽員加藤小姐為我們介紹展示廳的各項展品,然後親手彈奏了第一台風琴以及第一台平台鋼琴,這二琴過百年了仍然運作良好聲音響亮。接著她引我們進入視聽室,觀賞了一段Yamaha企業簡介影片並且稍事說明平台鋼琴的運作原理之後,就進入正題 - 參觀平台鋼琴的裝配生產線。可惜產線不允許拍照,謹以文字記敘我的所見。
我們離開原本的建築,穿過馬路,進入一廠房。廠房的入口有兩道門,兩門之間是隔離間,目的是隔離外界空氣,維持廠房內恆濕恆溫。就在我們待在隔離間,聽著加藤小姐介紹木材在加工之前必須經過的存放與處理程序之時,隔壁另一隔離間響起警笛以及警示燈,我們隔著玻璃窗看到:一台平台鋼琴半成品(沒有腿)由自動軌道車載著,緩緩駛進房間。接著該房對外的捲門打開,軌道車慢慢駛出,橫過馬路,進入對面的廠房。全程無人,軌道車自己走自己的路,只有閃爍的黃燈以及咿咿嗚嗚的警笛。相當科幻感,難怪加藤小姐一直要我們小心過馬路,原來路上會有這種無人車輛經過!
(待續)
我們離開原本的建築,穿過馬路,進入一廠房。廠房的入口有兩道門,兩門之間是隔離間,目的是隔離外界空氣,維持廠房內恆濕恆溫。就在我們待在隔離間,聽著加藤小姐介紹木材在加工之前必須經過的存放與處理程序之時,隔壁另一隔離間響起警笛以及警示燈,我們隔著玻璃窗看到:一台平台鋼琴半成品(沒有腿)由自動軌道車載著,緩緩駛進房間。接著該房對外的捲門打開,軌道車慢慢駛出,橫過馬路,進入對面的廠房。全程無人,軌道車自己走自己的路,只有閃爍的黃燈以及咿咿嗚嗚的警笛。相當科幻感,難怪加藤小姐一直要我們小心過馬路,原來路上會有這種無人車輛經過!
(待續)